1756年,英國工程師J.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:要獲得水硬性石灰,必須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;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漿,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。這個重要的發現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。1796年,英國人J.帕克用泥灰巖燒制出了一種水泥,外觀呈棕色,很像古羅馬時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,命名為羅馬水泥。因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巖作原料,不經配料直接燒制而
水泥的凝結和硬化:(1)3CaO·SiO2+H2O→CaO·SiO2·YH2O(凝膠)+Ca(OH)2;(2)2CaO·SiO2+H2O→CaO·SiO2·YH2O(凝膠)+Ca(OH)2;(3)3CaO·Al2O3+6H2O→3CaO·Al2O3·6H2O(水化鋁酸鈣,不穩定);3CaO·Al2O3+3CaSO4·2H2O+26H2O→3CaO·Al2O3·3CaSO4·32H2O(鈣礬石,三硫
分干法和濕法兩種。干法一般采用閉路操作系統,即原料經磨機磨細后,進入選粉機分選,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,并且多數采用物料在磨機內同時烘干并粉磨的工藝,所用設備有管磨、中卸磨及輥式磨等。濕法通常采用管磨、棒球磨等一次通過磨機不再回流的開路系統,但也有采用帶分級機或弧形篩的閉路系統的。
硅酸鹽類水泥的生產工藝在水泥生產中具有代表性,是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,經破碎、配料、磨細制成生料,然后喂入水泥窯中煅燒成熟料,再將熟料加適量石膏(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)磨細而成。水泥生產隨生料制備方法不同,可分為干法(包括半干法)與濕法(包括半濕法)兩種。①干法生產。將原料同時烘干并粉磨,或先烘干經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窯內煅燒成熟料的方法。但也有將生料粉加入適量水制成生料球,送入立波爾